過去的幾年中,遙感產業(yè)正在發(fā)生一些快速的變化。一直以來人工智能都在遙感領域有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隨著AI的全面爆發(fā),遙感產業(yè)也開始蓄勢進取。 據SpaceNews報道,致力于人工智能的Orbital Insight 完成了5千萬美元的C輪融資,Descartes Labs完成3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 Ursa Space Systems完成7百萬美金A輪融資,Spaceknow完成A輪4百萬美元融資。 2017年度,在遙感數據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是非常可觀的。那么人工智能是否可以為空間數據帶來大的價值增長呢? 人工智能會否成為空間數據產業(yè)爆發(fā)的最大助力呢? 可以說人工智能撬動空間數據產業(yè)變局的要素看起來都越來越齊備了。首先是空間數據量的快速增長。Planet和Black Sky建設的空間微納衛(wèi)星集群在獲取持續(xù)增長的衛(wèi)星影像。這些擁有大量衛(wèi)星的數據獲取的企業(yè)自己其實也致力于AI的研發(fā)。所以開始有了足夠多的數據。 從而逐步開啟了空間數據產業(yè)的產品從衛(wèi)星影像向數據分析的信息轉變。關于這一趨勢的理解可以出門左轉看看我之前的文章:空間數據的流化,空間數據2.0的時代。
很多過去只是用來定性理解的內容,現在在人工智能的驅動之下在逐步地走向數據化,達到一定的標準之后,就可以實現定量化的分析了。
由于這些數據與空間和時間的相關性,由這些數據所提取的空間信息就和空間上的經濟活動高度地關聯起來。
這些信息一旦完成了持續(xù)、可信的圖像提取,就會成為高價值的資源,這也是基于AI對遙感數據的價值增長推動。
要想用戶數量增加不如讓用戶花更多錢 無論遙感數據的數量如何增長,實際上真正使用這些數據的用戶還是非常有限的。認清這一點就不會錯誤的判斷潛在的用戶群。真正的價值增長不在于數量上的增長,而是找到更有價值的需求,并滿足這些需求。 經過AI進行數據挖據后,實際上是可以服務的對象越來少,然而可以通過提升價值來產生更大的利潤。例如找到有長期穩(wěn)定高質量需求的客戶,通過更加定制化的服務來提升等等。 當然同時數據民主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向,也是為了在用戶數量上進行培養(yǎng),但是短期內這并不是主要的增長點。 無人機消化掉的市場 顯然在很多更加細分的領域,無人機影像提供的服務也在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無人機隨時響應,高精度觀測的能力是衛(wèi)星難以比擬的。
尤其是在精細化的農業(yè)和電力檢測等方面發(fā)揮的作用遠勝過衛(wèi)星可以發(fā)揮的作用。 但是很明顯,無人機消化掉的市場份額顯然本來也不是衛(wèi)星影像所擅長的領域。同時在大尺度的應用上面還是主要依靠衛(wèi)星的影像數據,所以現在看來還處于互相補充的關系,未來隨著業(yè)務的交叉,慢慢地也會產生競爭。 要使得數據產生價值還有很多工作有待完成,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在未來的一個十年里,這個產業(yè)充滿了機會。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